笔尖小说网

笔尖小说网>我在唐朝当国公 > 第九十一章 京城风暴骤起(第1页)

第九十一章 京城风暴骤起(第1页)

长安城,大唐的心脏,此刻却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

河东道的肃贪风暴骤然而起,其声势之大,不过数日便震动了京城,仿佛平静湖面被投下巨石,波澜四起。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快地在各个府邸、官署之间传递,起初是窃窃私语,继而是掩饰不住的震惊与惶恐。

那些平日里与河东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特别是那些曾经收受过薛家“孝敬”或与王德昌有所往来的人,此刻更是坐立不安,如芒在背。他们惊惧于方羽手段的凌厉,更恐惧于这把火是否会一路烧到自己身上。一时间,长安城中暗流涌动,不少人开始悄悄活动,试图打探更详细的消息,或是寻找可以倚仗的靠山。

吏部侍郎府。

“哐当!”一声脆响,打破了书房的沉寂。一只价值连城的和田白玉镇纸被狠狠掼在地上,碎裂成数块。

王德忠站在书案后,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眼中燃烧着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怒火。地上跪着一个从河东星夜兼程赶回来的心腹,战战兢兢地禀报着河间府发生的一切——薛家被连根拔起,府库查抄,账册信件落入方羽之手,甚至连他那个不成器的“堂弟”王德昌,也被枷锁加身,投入了大牢。

“方羽……好一个方羽!”王德忠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刺骨的寒意。他原本以为派去的不过是个初出茅庐、有点运气的愣头青,可以随意拿捏,甚至可以借机敲打一番河东那些越来越不听话的“地头蛇”。万万没想到,这个方羽竟是一头闯入羊群的猛虎,出手如此狠辣,如此不留余地!

查抄薛家?逮捕王德昌?这不仅仅是在打河东那些人的脸,更是在直接挑战他王德忠的权威!薛家是他多年布下的重要棋子,每年提供的“孝敬”数目可观,更重要的是,薛家是他掌控河东部分漕运和地方利益的重要节点。王德昌更是他安插在河东的心腹,是他意志的延伸。方羽这一搞,几乎是斩断了他伸向河东的一条臂膀!

这绝不能容忍!

怒火渐渐被一种更深沉的阴冷所取代。王德忠缓缓踱步,眼神变幻不定。他意识到,方羽的行动绝非鲁莽,而是目标明确,手段老练。这背后,仅仅是皇帝的一时兴起,还是有更深的政治意图?无论如何,必须立刻阻止方羽!绝不能让他把那些账册和信件呈到御前!

“来人!”王德忠沉声喝道。

几名心腹幕僚迅速进入书房,看到地上的碎玉和王德忠阴沉得能滴出水的脸色,都噤若寒蝉。

“河东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王德忠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压迫感,“说说吧,如何应对?”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幕僚们互相交换着眼神,都在快速思索。

“侍郎大人,”一位留着山羊胡的幕僚率先开口,小心翼翼地说道,“方羽此举,虽有圣旨在手,但行事过于酷烈,株连甚广,已引起河东官场动荡。依下官之见,当务之急,是立刻上奏,弹劾其擅权滥杀,扰乱地方,请陛下即刻将其召回京城,再徐图后计。”

另一位幕僚点头附和:“不错。只要方羽离开河东,群龙无首,我们便有机会将那些证据……处理干净。河东那边,也可以设法制造一些混乱,譬如煽动百姓闹事,或者栽赃嫁祸给方羽,将他的注意力转移。”

还有一位幕僚阴恻恻地建议:“大人,此事非同小可,牵涉甚广。若方羽执迷不悟,一意孤行,不如……派人除掉他。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王德忠手指在书案上轻轻敲击,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他沉默不语,似乎在权衡着各种方案的利弊。

朝堂施压,暗中除掉……这些都是老套路了。但方羽既然敢如此大胆妄为,想必也并非毫无防备。直接派刺客,风险太大,容易留下把柄。

“大人,”一位一直沉默的幕僚沉声道,“下官以为,不妨双管齐下。朝堂上,需发动御史弹劾,让陛下心生疑虑;河东那边,则要暗中生事,拖住方羽,让他分身乏术。此外,还需安抚那些受牵连的同僚,稳住阵脚,免得他们慌不择路,反戈一击。”

王德忠听罢,紧锁的眉头略微舒展,对这个建议颇为认可。

“就按你说的办。”王德忠最终拍板,语气森然,“记住,此事务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任何痕迹!”

就在这时,管家匆匆来报:“大人,崔文远求见。”

王德忠眉头一皱,有些不悦。这个崔文远,平日里只会溜须拍马,毫无用处。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或许可以利用他来做些事情。

“让他进来。”

崔文远一进书房,脸色便有些发白,快步上前对着王德忠深揖到底,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惶恐:“王大人!河东之事,下官听闻了。那方羽手段酷烈,下官昔日在京兆府时曾因公务与他有些许不快,如今他手握钦差大权,行事又如此不留情面,下官实是担心他会挟私报复,牵连无辜啊!还请王大人看在往日情分上,为下官做主!”

王德忠看着崔文远那副模样,心中冷笑,面上却不显,虚扶了他一把,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严:“崔大人不必惊慌。方羽此人行事乖张,朝中自有公论。你与他之间的事情,本官也略有耳闻。清者自清,但有时候,光是清白还不够,还需要为自己正名才是。你说呢?”

崔文远闻言,顿时感激涕零:“王大人明鉴!下官对王大人忠心耿耿,愿意为王大人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德忠心中冷笑,脸上却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容:“好,好。本官就知道,崔大人是忠义之士。如今方羽在河东道兴风作浪,朝中也有不少人对他不满。你可否在朝堂之上,仗义执言,揭露方羽的罪行?”

崔文远闻言,略一思索,眼中闪过一丝阴狠,随即换上一副义愤填膺的表情,沉声道:“王大人教训的是!方羽此人,欺上瞒下,祸乱朝纲,下官身为朝廷命官,岂能坐视不理?明日早朝,下官定当据实禀报,还朝堂一个朗朗乾坤!”

王德忠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崔文远虽然没什么真本事,但在朝堂上煽风点火,制造舆论,倒是一把好手。

“去吧。”王德忠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记住,此事关系重大,务必小心谨慎。”

崔文远领命而去,脸上露出阴狠的笑容。方羽,你没想到吧,就算你到了河东道,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果然,第二日早朝,御史台便有御史出列,弹劾方羽在河东道擅权妄为,残暴镇压地方官员,扰乱地方秩序,要求皇帝立刻将其召回京城,严惩不贷。

崔文远也紧随其后,添油加醋地历数方羽的“罪状”,声称方羽是为了报复私仇,才故意在河东道制造事端,陷害忠良。

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户部郎中李大人出列,拱手道:“陛下,方羽此举虽略显激进,但河东积弊已久,若不刮骨疗毒,难以根治。臣以为,当给予方羽支持,使其放手施为,肃清吏治。”

礼部侍郎赵大人则冷哼一声,反驳道:“李大人此言差矣!方羽未经审判,便擅自抓捕官员,抄没家产,此乃滥用职权,视朝廷法度于无物!如此行径,岂能容忍?臣请陛下立刻将其召回京城,严加审问!”更多官员则选择了沉默,静观其变,心中各自盘算着利弊得失。

李隆基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平静,听着朝堂上的争论,心中却思绪万千。方羽的才能,他自然是欣赏的。但方羽的行动,也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方羽的崛起速度太快了,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警惕和不安。

看来,这场围绕方羽在河东道肃贪行动的政治斗争,才刚刚开始。

而远在河东道的方羽,对此还一无所知。他正忙着审讯那些被捕的官员,追查赃款赃物,以及安抚那些受灾的百姓。他不知道,一张针对他的阴谋大网,正在京城悄然展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