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逃。
大军启程出发,李察则是率领中军走在后面。经过重新整编后,高卢行省现在有三个军团。
两个莱茵军团,一个法兰军团。
这一次李察出征带着法兰军团以及数千民兵。
法兰军团使用的装备是盔甲,包铁盾牌,以及投枪或者手斧。很多高卢人擅长使用手斧。
正规的罗马军团会装备三根标枪,配备盾牌,一场战争中基本上只有三次投掷标枪的机会,除了这些外,每人都会携带三天的干粮,每三天会有后勤辎重部队发放粮食。
李察改良过的莱茵军团已经渐渐将标枪淘汰了,而是开始大规模装备弓箭。
经过他改良过的弓箭可以在六十米距离穿甲,杀伤距离远超标枪。
标枪这种耗费体力更多,射程偏近,准确度低的武器逐渐会被淘汰。法兰人的手斧也在被淘汰的范围。
当然如果士兵强烈要求,李察也会给他们配备。
除了这些军团外,李察还大力发展骑兵。罗马帝国的重步兵方阵在这个时代依旧不弱,但是时代在进步,特别是匈人的轻骑兵战术,如果是在开阔地,依照匈人的战术,他们能将罗马重装步兵方阵彻底拖垮。
骑兵相对于步兵来说,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他们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即便是重步兵方阵,在战场上骑兵只要围着他们骚扰,就算是造成不了多少杀伤力,最后也一定是重步兵撑不住。
重装步兵一身盔甲就有几十斤重,再加上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其体力消耗非常大。不需要骑兵们冲击阵型,只要一直耗下去,就能将步兵的体力耗尽。
到时候骑兵有太多方法来分割他们了。
这个时代的重骑兵非常少,毕竟重骑兵太贵了,同时重骑兵需要聚集一定数量后才有杀伤力。就现在罗马帝国的财政状况,轻骑兵都装备不了多少。
就在李察率军向罗马进发的时候,意大利已经陷入了一片战乱之中。
被罗马皇帝赶走的护国公埃提乌斯屯兵在意大利的北方,但是却并没有出兵阻挡匈人大举。
埃提乌斯手中的军队数量并不高,绝大多数的军队依旧在罗马。但是罗马皇帝并不信任埃提乌斯,所以即便是向埃提乌斯求援了,依旧不愿意恢复埃提乌斯的一切权力。
这让埃提乌斯很不满,于是埃提乌斯就拒绝了皇帝命令,带着军队坚守在原地。
而阿提拉似乎也清楚埃提乌斯和罗马皇帝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率领大军进攻,只是留下了一部分骑兵监视埃提乌斯。
阿提拉在向导的带领下,绕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此时的意大利可以说是除了古代东大以外,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
匈人大军来到这里之后,就开始发起劫掠。他们并没有进攻城墙坚固,防守严密的大城,而是对付那些小城,这些小城可挡不住匈人潮水的进攻。
数万匈人骑兵冲入罗马,一座又一座罗马城市被攻占。
罗马皇帝命令军队聚集在意大利东北的军事重镇亚基利,依托这里的防御设施,想要将匈人大军挡住。
这座罗马帝国时期的军事重镇是意大利为数不多的战略要地。在罗马崛起的时代,帮助罗马人一次次挡住了北方的进攻。
可问题是,罗马帝国衰落之后,他们的敌人基本上都是来自高卢,这座军事重镇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被重视。
再加上帝国的财政紧张,城防之类的早就已经老旧不堪。早就不是啊他们想象中的军事重镇了,现在的这座城镇也就比普通城市防御好些。
但是根本挡不住匈人大军。
这一次匈人大军吸取了上一次进攻巴黎地区的教训,匈人不善于攻城,上一次进攻高卢的时候,匈人面对巴黎和奥尔良的城墙,打的非常艰难。
于是这一次进攻罗马的时候,阿提拉就已经准备好了,东哥特王国和阿兰国的士兵进攻城市,打攻城战。
匈人只是派出射雕手轻骑兵进行掩护。
东哥特王国和阿兰王国都有丰富的攻城经验,毕竟这两个王国以前和东罗马帝国没少交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攻城经验。
这一次,匈人大军的掩护下,东哥特王国的士兵和阿兰国的士兵们只得扛着各种攻城器具对亚基利发动进攻。
亚基利的城墙年久失修,同时指挥军队的将领也不是什么名将,在匈人射雕手的压制下,根本抬不起头。
匈人射雕手们一个个箭术出神入化,就算是罗马人依靠城墙优势都被匈人压制。
而下面的东哥特人和阿兰人也扛着各种攻城器械冲了上来。亚基利的守军根本扛不住匈人的进攻,很快一段段城墙就被攻占。
为了打击罗马人的士气,在占领亚基利之后,阿提拉直接下令摧毁整个城市。
经过一番劫掠杀戮之后,整个亚基利城镇已经变得面目疮痍。而就在这个时候,伴随着阿提拉的命令,整个城市被点燃,城墙房屋被推倒。
很快整个亚基利都变成了一片废墟,这座军事要塞彻底被其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