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小说网

笔尖小说网>朕就是万历帝 > 第912章 黄梅戏研究所(第2页)

第912章 黄梅戏研究所(第2页)

你必须占大头,这样大家才安心,觉得你不会丢下自己另立门户。”

俞巧莲还要说什么,董理阻止道:“阿莲,其实那位李主事有个建议,就是你可以把你的股份委托给我经营,签一个什么契约,这叫什么信托。”

“信托?”

“对,新叫法。好像意思就是你信任我,把产业股份托付给我经营,然后定期核算盈亏。亏了我要担责任,卷铺盖滚蛋,赚了就能分钱。

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舅舅,我当然信任你,我信托给你。”俞巧莲马上说。

“不着急,这事找个律士就可以办,不着急,先缓缓。”

“律士?”

“就是以前的讼师。可以到司理院法庭上当诉讼士,帮人打官司。平时帮人处理法律相关的事宜,叫律士。

李主事说,签订这个信托契约,是法律行为,必须由律士帮忙拟定符合法律规定的契约,律士再以中人身份签字。

他有律士费拿的,拿钱后会监督我俩履行契约。如果我俩谁违约了,他就会帮着对方打官司,告那个违约的人。”

俞巧莲忍不住感叹:“居京不易。京师天子脚下,不仅支出耗费高,还规矩特别多,真是不容易。”

董理听到天子脚下,忍不住抬头看了俞巧莲一眼,不过他忍住不说话。

西苑里到底什么意思,谁也不知道。

要是瞎嚷嚷恼了禁内的人,那就大祸临头!

董理端起茶杯,喝了几口温茶,润了润喉咙,继续说:“成立了法人团体北京黄梅戏研究所后,就可以和少府监一个叫资产管理处的衙门打交道。

长安戏院两天前就被这个叫资产管理处的衙门收购了,现在它转手卖给我们黄梅戏研究所,折价一百六十圆。”

这个价钱是早就说好的,属于小部分买、大部分送。

俞巧莲摇着头,“一百六十圆,买这么大一个戏院,还在玉皇街和琉璃厂之间的罗马街上,不是什么犄角旮旯的地方。

我想着就觉得不踏实。”

董理反倒很踏实,“阿莲,有什么不踏实?这里有长公主,有少府监杨公公的面子,要不是现在是万历年,规矩严,都不用出这一百六十圆遮人耳目的钱。”

俞巧莲默然不作声。

董理看了她一眼,知道外甥女接受了这些,欣然地说:“好了,现在长安戏院挂在黄梅戏研究所名下,黄梅戏在京师有了立足之地。

以后黄梅戏班进京,就不会举目无亲。阿莲,我们不负乡亲和同仁们的期盼啊。”

万和楼的大东家之一是北京昆曲研究院,理所当然成了昆曲主场。

广德轩的大东家之一是北京徽剧研究院,于是成了徽剧主场。

长安戏院虽然名气和位置比不上万和楼和广德轩,但它完全属于黄梅戏研究所。

天天唱黄梅戏,就算黄梅戏班累了休息两天,长安戏院跟着歇业两天,就是不给其它剧种的戏班安排,也没有其它东家出来瞎比比。

“舅舅,现在长安戏院归了我们黄梅戏研究所,是我们运气好。

你去跟越剧、河南高调戏、西秦腔、蒲州梆子戏、蜀戏等在京的地方戏班说说,长安戏院欢迎他们来唱戏。

除了戏班,其它落地说唱、莲落、平调、大鼓等曲艺,愿意来长安戏院的,我们都可以安排上。”

董理一拍手掌,欣喜地说:“阿莲想得周到!庆梅喜戏班还要继续打名气,去畅意馆唱过,还要去盛世艺术馆。

两处唱完后,黄梅戏在京师算是打出名气,以后多在众乐园和玉皇街唱戏,毕竟那里才是京师公认的梨园戏场。

长安戏院这边就兼顾得少了,而且现在打电报去安庆,叫人赶紧再组织两个黄梅戏班进京,也得明年去了。

长安戏院现在归了我们,不能让它白白空在那里。庆梅喜戏班回来演出的少,就邀请那些地方戏班来唱戏,既在同行里博得好名声,又能让长安戏院继续赚钱。

阿莲啊,你脑子就是比我要聪慧。”

俞巧莲看了董理一眼,没好气地说:“我就是想着京师里的地方戏班,都不容易。很多戏班不要说唱出名气,连饭都快要吃不上了。”

没错,这十几年来,大明工商大兴,又在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发展迅猛,地方百姓们的生活肉眼可见地变好。

大家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自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跟着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